首页 > 汉语词典 > 土断

请至少输入1个汉字后按Enter即可查词




土断

土断

土断 tǔ duàn
词语解释
东晋﹑南朝废除侨置郡县,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。西晋时由于战乱,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,仍称原来郡籍,形成诸侨郡县。至东晋哀帝时,桓温推行土断法,裁并侨置郡县,整顿户籍,史称“庚戌土断”。后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,作为加强王朝统治,与豪门争夺劳动力,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。
分词解释
手段:
①做事的方法:手段强硬|毒辣手段。特指不正当的方法:耍手段。
②本事:正想当面请教您的手段。
郡县:
郡和县的并称。郡县之名,初见于周。秦始皇统一中国,分国内为三十六郡,为郡县政治之始,汉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,其后郡县遂成常制。
侨置:
六朝时南北分裂,战乱频仍,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,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,仍用其旧名,称为“侨置”。
户口:
①住户和人口,例如旧时称某一地有若干户,若干口。
②户籍:报户口ㄧ迁户口。



上一个词: 四大皆空 下一个词: 田舍公

别人正在查的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