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汉语词典 > 安史之乱

请至少输入1个汉字后按Enter即可查词




安史之乱

安史之乱

安史之乱 ān shǐ zhī luàn
分词解释
唐代安禄山、史思明发动的叛乱。公元755年冬,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,攻占洛阳,次年称帝,入长安,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。玄宗逃往四川,肃宗在灵武(今属宁夏)即帝位。757年,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。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、洛阳。759年,史思明杀安庆绪,自称燕帝,克洛阳,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。唐军屡败叛军,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。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,唐朝由此转衰。
分词解释
平息:
①风势、纷乱等归于平静或静止状态:风渐渐平息了|风波平息了。
②使纷乱等终止:平息纷争|平息动乱。
被迫:
受外界迫使。如:敌人被迫放下武器。
发动:
①使开始:发动战争ㄧ发动新攻势。
②使行动起来:发动群众。
③使机器运转:天气太冷,柴油机不容易 发动。
历时:
(事情)经过时日:这一战役,历时六十五天。
河北:
1.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。
2.省名。别称冀。省会石家庄市。



上一个词: 存志 下一个词: 大寳局

别人正在查的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