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汉语词典 > 曹公

请至少输入1个汉字后按Enter即可查词




曹公

曹公

曹公 cáo gōng
词语意思
1.汉末曹操位至三公,人皆称曹公。
2.梅子的别称。
分词解释
别称:
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。
曹操:
曹操(155-220)即“魏武帝”。三国时政治家、军事家和诗人。字孟德,小名阿瞒,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,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。公元196年迎献帝都许(今河南许昌东)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。在官渡之战中,打败袁绍,基本统一北方。208年率军南下,被孙(权)刘(备)联军击败于赤壁,退回北方。被封为魏王,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。他在北方实行屯田,兴修水利,奖励农耕,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。又多次下令求贤。善写诗歌,作品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。
三公:
周代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或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西汉时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合称三公。东汉时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合称三公,又称三司,总揽军政大权。唐宋沿用此称,已无实权。明清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。
梅子:
1.梅树的果实。味酸,立夏后成熟。生者青色,叫青梅;熟者黄色,叫黄梅。
2.指梅树。



上一个词: 冲繁 下一个词: 匾介

别人正在查的词语